小米原產于中國北方黃河流域,是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。粟生性耐旱,品種繁多,俗語說“粟有五彩”,是指小米有白、紅、黃、黑、橙、紫各種顏色。此外,小米也有粘性小米、硬性小米之分。粟適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區生長,其莖葉較堅硬,可以作飼料,一般只有牛能消化。
小米也稱為粟,古代叫禾,我國北方統稱谷子,南方則稱稻為谷子,谷粒去殼后叫小米,谷子在我國約有8000年的栽培歷史。小米是由野生的“毛狗草”又名“狗尾草”選擇演變馴化而來的。現在世界各地栽培的小米都是中國傳去的,全世界小米栽培約10億畝,我國最多,總產量最高,多分部在黃河中下游地區,東北、內蒙古等地。小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,屬禾本科,它性喜溫暖,適應性強。農諺“只有青山干死竹,未見地里旱死粟”,說明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。小米耐旱這與其葉片表皮細胞壁厚,內含大量硅素,葉脈密集、氣孔多、根系致密,吸收力強等有關。蒸騰系數平均為257左右,低于玉米和高粱。發育前期需水最少,中期需水最多,以小花原基分化到花粉母細胞四分體時期對水分最敏感,灌漿期也需一定水分,以后則需水較少。喜溫,但生育期短,故對積溫要求并不太高,完成生長發育要求的積溫在1600~3000℃之間。發芽適宜溫度為15~25℃,最高30℃,莖葉生長適宜溫度為22~25℃,子粒形成期適宜溫度為20~22℃,低于20℃則延緩灌漿。粟是短日照作物,對光照反應很敏感,尤以生長點分化前后反應最為強烈。富于短光波的日間光和適當縮短日照可促進發育。小米既耐干旱、貧脊又不怕酸堿,所以在我國南北干旱地區貧脊山區多有種植。
小米的種類和小米的品質:
按成熟遲早可分早、中、晚三熟,按米粒性質可分軟性小米和硬性小米,按顏色可分為黃色、白色、黑色等多種,其中紅色、灰色多為軟性,白色、黃色、黑色多為硬性 ,一般來說谷殼色淺者皮薄,出米率高、米質好。谷殼色沉者皮厚出米率低、米質差。著名的小米品種有山西沁縣沁州黃小米,山西廣靈縣東方亮小米,山東章丘龍山米,山東金鄉的金米,河北桃花米等。
小米的營養價值:
常見的小米粒小、色呈淡黃或深黃,質地較硬,制成食品有甜香味。我國北方有許多婦女在生育坐月子期間,多有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身體的傳統。小米熬粥營養豐富,有“代參湯”之美稱。
小米粥是健康食品,可單獨煮熬,也可添加大棗、紅豆、紅薯、蓮子、百合等,熬成風味各異的營養品。小米磨成粉可制小米糕點,美味可口。
小米含蛋白質9.2%-1.47%,含脂肪3.0%-4.6%及維生素,除食用外,還可釀酒,制糖,中國最早的酒是用小米釀造成的。
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質9.7克,比大米高,含脂肪1.7克,含碳水化合物76.1克,都不低于稻、麥。一般糧食中不含有胡蘿卜素,小米每100克含量達0.12毫克,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。
小米含鐵量突出,有很好的補血效果,其磷含量也很高,是大米的2~3倍,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,為大米的4.8倍。含鉀高含鈉低,含量比為66:1,膳食纖維是大米的4倍,但其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很低,所以應與大豆和肉類等氨基酸含量較高的食物同食。小米的淀粉含量高約70%,是一種能量食物。
小米的芽和麥芽一樣,含有大量的酶,是一位中藥,有健胃消食的作用。
小米營養分析:
1、小米因富含維生素B1、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瘡功能。
2、小米具有防止乏胃、嘔吐的功效。
3、小米還具有滋陰養血的功能,可以使產婦恢復體質,有增加乳汁的作用。
已有1條評論,點擊查看參與評論